当前日期:
亳州园丁学校5.20-5.24日菜单 05-17
亳州园丁学校5.13-5.17日菜单 05-11
5.13-5.24周工作历 05-15
4.22-5.11周工作历 04-23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文章阅读
问题学生大讨论
日期:2014-11-11 14:11:19  点击量:2127   信源:原创

 为了更好地实现我校“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的教育目标,为了改善我们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有效提升对问题学生的的教育效果,我们语文组开展了“问题学生大讨论”的教研活动。

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首先对各个班级存在的问题学生做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然后交流分析了这些问题学生身上的个性与共性,以期找到规律,最后各自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浅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发现问题学生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所以如果要解决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首先要对我们的学生做全面细致的观察。

那么这就要面临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孩子是问题学生呢?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或表现不佳,或学习不好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之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劣性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日常处事唯我独尊,很少顾及他人。

2、自私利已

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他们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看到别人有困难,不愿伸手援助,还暗自得意,心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这样的学生不愿帮助别人,什么也不愿与别人分享,长此以往将会失去朋友,别人也不愿与他沟通,有什么复习资料自然也不会与他共享,他当然也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3、缺乏同情心

同情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孔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总是感到十分伤感。心理学认为同情是由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乐、同甘苦。可我们身边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他们总是在别人犯错批评的时候幸灾乐祸,上下楼梯时有一同学不小心摔了一跤,脚崴了,同学们都围上去表示安慰,可他们却哈哈大笑,还一个劲地说:“活该。”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

4、心理脆弱

心理脆弱表明心理活动强度低,心理耐受力差,应对挫折的抵抗力较为薄弱,在面临强大的精神刺激时往往难以承受,会诱发过度的应激反应。某些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考试交白卷。究其原因,除了同学和老师的不当言行之外,更多的是这些同学的心理承受力太差,过分敏感,不能及时降解心理压力,以致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

5、自制力差

自制力即心理自控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个体而言,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行为的方式和思维的方向及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自制力差的儿童,往往表现为情绪冲动、难于克制,不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注意力分散,行为过度和行为失当。如任其发展容易诱发多动倾向和品行问题,也会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尤其在人际交往中,自制力的缺乏会引发不应有的冲突。

6、动机缺失

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习缺乏兴趣,行为懒散,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无法完成作业,成绩较差。无论教师和家长如何要求,都难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们的身边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或在学习上,或在和同学交往中,或在心理上,他(她)们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以上的问题。例如,我们班的冯宝玉同学,就我的观察,他就存在着缺乏自制力的问题。开学以来,他先后或故意或无意打哭,弄伤过将近十位同学,类似事件发生不下十次。他就是属于典型的情绪冲动、难于克制的问题学生。又例如,我们班的王子鸣、四二班的杨凯博、朱宇航、张家瑞这四位同学,他们身上共同表现了动机缺失的问题。对学习缺乏兴趣,行为懒散,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无法完成作业,成绩较差。无论教师和家长如何要求,都难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针对问题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发现他(她)们。

二、 分析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原因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很多,且千差万别,但大至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家庭的过分溺爱而导致其成为问题学生

本课题组在对多名问题学生所做的家庭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的家庭是民营企业家庭,有的学生的家庭属于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公务员家庭,有的学生家庭属再就业家庭。而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受到家庭的过分溺爱,占总调查数的60%以上。这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总是以最大或较大限度地满足其物质要求而忽视了对其的教育和管理,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而爷爷奶奶们总是一味地呵护他们,却绝少的去对其进行应该的教育或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

2、监护人的不当管理方法把他们推向问题学生

监护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关心他们的心理世界,更没有时间介入他们的心理世界;只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但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却漠然视之;把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学校,等到发现日渐长大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多他们无法接受的缺点时,便大惊失色,继而斥之暴力,最终把已经很脆弱的一点亲情也断送了。从而造成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很大的矛盾。而监护人有时在语言上的辱骂更直接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于是他们唯一捍卫尊严的办法就是对抗、逃避或寻求其它方面的精神剌激。

3、家长在教育中没有起到正面影响

部分学生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没有起到正面影响,相反,倒起到了消极的负面作用。学习别人——特别是自己父母的言行和思维,从而形成自己的人格,这是中小学生在其成长中重要的一个心理过程。他们有时带在一定的选择性,有时则是盲目的无选择性的,甚至是刻意的仿同。有的家长一味地在对人对事中均采取处处蛮不讲理的态度,而这一态度严重地影响到子女的人生观的形成;有的家长在家庭有暴力倾向,孩子在无意间成了其使暴的对象,于是,这些学生就会转而向其他人或者动物施暴,以释放心理压力;很多问题学生的形成都与其父母的不良形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4、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影响

合理的家庭教育模式应该是严父与慈母的结合体,它应该是“有一个对孩子有较高标准的要求同时又能给孩子以相对自由的父亲和一个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自主权的母亲,并且家庭和睦”的模式。但随着离婚率的增高,单亲孩子已经越来越多,他们无法享受到这种模式的教育。在单亲家庭中,学生一般所受到的影响有:为了让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而无原则地讨好学生,从而使学生变得有求必应、“无法无天”;父母双方激烈争斗,孩子成了出气简,对其心理造成伤害;双方互相推诿谁也不对孩子负责,让其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无人管理,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一些心理异常,而在人们对心理辅导还认识不足的现在,这些学生极易出现各种问题,但家长们又不懂得如何去与他们勾通或者说没时间没精力去和他们勾通,只能使他们在心理的病痛和精神的折磨中一天天地长大,变成完全的问题学生。

5、小团体的影响

一个班级当中,几个问题学生总是会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团体,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其次,问题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岐视,自尊心经常受到伤害,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他们便想到结成团体用一个小集体的力量去和老师对抗,并试图用这种所谓的集体力量来保护自己进而欺负其他同学。而在这些小团体中,大家又互相影响,于是就变得更加难于管理。很多家长在提及此类事时,总是说自己的的孩子本还可以,就是跟上某某才学坏的。其实,在这些小团体中,并不是谁跟谁学坏,而是在互相影响中激活了他们的恶念(这些恶念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尚属恶作剧),当他们在一起起的恶作剧中得到发泄获得刺激后,他们又会乐此不疲制造地出更多的恶作剧来。

6、学校教育的不足

问题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他们所起到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就像墨水,虽然只有那么几滴,但却能染黑整杯水,搅得班上不得安宁。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不能被老师所接受,所以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冲突也就经常发生。我们虽然试图接近他们,但由于他们多年形成的对教师的不信任,致使其不能与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多数教师在做过一定的努力之后大都会松懈了对他们的教育。因为首先教师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因为几个问题学生而花费所有的时间;其次,他们的表现会让老师失去教育的信心;再则,因为他们的各种非正常表现会令教师伤心,一气之下不再去管理他们。所以大多数教师在做过一番努力后都会采取能管则管的态度,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受到更大的挫折,进而成为更严重的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往往不是一种,而大多是以上因素的综合体。

三、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的办法

1、热爱问题学生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对待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呢?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献出爱心给学生;教师的爱心,对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影响甚大。而问题学生尤其如此。大多数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缺少关爱,感觉被世界遗弃了,于是自暴自弃,愈演愈烈。这时候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你的关爱,用真心感化问题学生。给差生一点微笑,给他一份关爱,甚至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许就能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感到这个集体需要他,并没有遗弃他。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和爱好等,从而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当他们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而当他们做错事时,教师首先应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指导他们变缺点为优点。热爱让一切变得简单。

2、表扬问题学生魏书生说过:“用学生身上的光,照亮学生的路是最节省的能源。”作为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适时适度地给问题学生以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和赞赏。荣誉是人的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当地给后进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在平时,我们要多找问题生的“闪光点”,他们并不是一切都坏的,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能积极劳动,不怕苦,不怕脏,带头完成任务;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我们对差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后进学生的进步。适当的表扬会带给问题学生自尊心的满足,甚至一点点改变,走向好的方面,转问题学生为优等生。

3、深入心灵的谈话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学生总会犯一些错误,不论老师强调多少遍,仍然会有不长记性的人,而这一点上,问题学生犯错极其频繁,简单粗暴式的大声训斥也许会产生一时的教育效果,暂时控制住学生的不良言行,却会在无形当中引起学生的不满,管理起来难度更大,从而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亲情感。甚至会导致师生之间感情的疏远、破裂。对于屡次犯错的问题学生,应该给他一次机会,然后进行一次深入心灵的谈话,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他。让他打开心结,敞开心扉,当教师用低声细语的方式与学生谈话时,学生就会体会到教师的沉着与威严,这很深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在学生稳住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冷静地进行有效教育。在深入心灵的谈话过程中学生感到师生处在平等地位上,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感,能引起学生对老师谈话的兴趣,真正领会教师所谈内容的涵义,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的内容。并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当然,还要找准谈话时机,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适当的谈心,既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4、家校联系共同教育问题生对那些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要具备十足的耐心,重视家访工作,多与家长取得联系,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家长一起商量有效地办法,做到有的放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尤其要通过观察侧面了解他们的特长。如有的同学帮家长分忧解难;有的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同学喜欢钻研问题等等。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两样,在老师眼里一样能干,一样出色。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感情,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对差生真心爱护,热心关怀,用爱心温暖他们冰冷的心,增进了解,以换取信任,消除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阏,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对差生及时进行引导,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总之,我们要用爱心感化问题学生冰冷的心灵,用表扬去增强他们的自尊心,用理解去温暖他们脆弱的情感,用适当的方法去扭转他们自以为是的观念,引导他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为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还需做细做硬。

问题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学校、老师、家长还有学生自己共同的努力。当然,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通过这次“问题学生大讨论”的教研活动,更深刻的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也反省了以往在对待问题学生时教育方法上的不足。经过这次学习,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对待存在问题的学生,帮助他(她)们早日把“问题”变成“优秀”!( 语文组 雷通)